WFU

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

立秋





天氣慢慢出現一絲涼意及一點燥氣


一年之中最熱的時間已經過去,晚上在戶外偶爾可以感受到一絲絲涼意,不過由於台灣處在亞熱帶,要明顯變涼可能還要等上一到兩個月。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下降,從潮濕的春夏慢慢轉變成乾燥的秋冬天氣了。。


天氣逐漸乾燥,白天烘熱依舊


濕度逐漸下降,慢慢的有秋天乾燥的感覺了。在這種環境下,汗會比較容易流出來,人體的散熱功能也可以比較順暢地運作。所以雖然溫度還是很高,但是人會覺得比較舒服,也就是俗語說的「秋高氣爽」。

白天的氣溫一樣常常可以到達35度以上,但是日夜溫差會逐漸加大,晚上出門時也許都要多帶一件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。當毛孔因為白天的高溫而張大散熱,又因為調節不及而沒有在晚上的涼意中縮小,就很容易出現一些頭痛、頸緊的感冒症狀了。


清熱保濕,才是王道


由於現在的天氣下比較容易流汗了,所以水分的散失會比之前加快很多,如果不注意補充水分,還可能出現脫水的狀況。除了定期補充水分,也要注意有沒有嘴唇乾、皮膚乾、頭昏、或是很久都不用小便的狀況。

水蒸氣的排出還是人體散熱的主力,如果體內的水分不足,散熱功能也會大打折扣,也容易會有中暑的狀況。

在偏乾熱的天氣環境下,毛細孔張開散熱不會有太大問題。但是有些人心臟腸胃的氣血能量不足,造成毛細孔的開闔反應速度較慢,從熱的地方進到冷氣房,或是遇上日夜溫差變化,毛細孔來不及關閉,風寒就容易灌到體內,也就容易感冒了。

一些透心涼的瓜果、飲料,適量吃喝可以幫忙散熱,讓人有清涼的感覺。但是如果過量反而會損害腸胃的氣血,影響了身體正常的散熱機制了。在飯後吃、在氣血充足的中午時間吃、傍晚太陽下山之後就不要吃,都可以減少身體的負擔。

至於銀耳蓮子湯、綠豆湯等等清涼散熱的食物,或是一些相關的中藥材,以及白開水,在最近這一段時間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以上為個人觀察心得,可能還有不足或錯誤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