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

大暑





一年之中天氣最熱的一段時間


一天之中最熱的時間不是太陽在頭頂的中午,而是下午兩點左右;而一年最熱的時間也不是白天最長的夏至,而是再過一個月才到來的大暑。這兩天在各大都會區,也如預期地出現了36度、37度的高溫了。


濕度下降,悶感減輕


這個時節依舊是整天都有悶熱的感覺,但是因為濕度逐漸下降,鬱悶感也隨之略有改善,汗也比較容易流出來了。

因為濕度、水氣量比之前下降,午後雷陣雨出線的機會也大幅下降了,取而代之的是傍晚前後的毛毛細雨。由於少了這些雨水來調節溫度,整體的氣溫就更容易攀升了。

因為溫度夠高、能量充足,這段時間也是颱風最多的季節,目前就有6個颱風同時出現在太平洋上。

颱風接近之前,陸地上會轉型成下沉氣流,變成無風的天氣。一方面熱氣不容易排掉,天氣又會變得很悶;一方面汙染物質也會被關在城市之中,會看到PM2.5節節上升。這些都是該特別注意的。


清暑散熱,才是王道


人體主要靠著毛細孔來散熱,但是現在許多人都整天吹冷氣。在用進廢退的情況下,毛細孔因為長期沒有流汗,逐漸變得無法流汗了,就像是長期沒有水流而逐漸堵塞的水管一樣。

有些人則是心臟腸胃的氣血能量不足,造成毛細孔的開闔反應速度較慢。從冷的地方移動到熱的地方時,毛細孔來不及打開,導致熱量無法散出,所以一下子就中暑了。而從熱的地方移動到冷的地方,毛細孔來不及關閉,風寒就容易灌到體內,也就容易感冒了。

以目前的氣溫,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很容易中暑,所以重點是要保持身體散熱功能的順暢。每天都應該有一段時間離開冷氣房到戶外活動流汗,維持毛細孔的排汗散熱功能。也不要太頻繁地進出冷氣房;並且在進出冷氣房時動作慢一點,在門口讓身體適應一下,像是進出太空艙都要調整壓力一樣,以盡量減少中暑或感冒的機會。

一些透心涼的瓜果、飲料,適量吃喝可以幫忙散熱,讓人有清涼的感覺。但是如果過量反而會損害腸胃的氣血,影響了身體正常的散熱機制了。每個人適合的量都不一樣,最大限度可以用症狀來衡量,如果有腹脹、腹瀉的狀況,都表示已經過量啦。

至於銀耳蓮子湯、綠豆湯等等清涼散熱的食物,或是一些相關的中藥材,在最近這一段時間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以上為個人觀察心得,可能還有不足或錯誤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