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

小暑(07/07~07/22)





小暑節氣臨,一日熱三分


相對之後的「大暑」而言,「小暑」顧名思義代表氣溫還沒有到達最高峰,天氣還會越來越熱。但是因為近年來的溫室效應,在這個時節就常常出現33度以上的高溫了,在新聞上也常常看到「歷年最高溫」的標題出現。

暑氣是熱氣的其中一個門類,特別容易消耗人體水分,讓人口乾舌燥,喝水也難以解渴;也容易消耗心臟的氣血,一旦心臟能量不足就容易產生胸悶、頭暈的現象。


悶熱天氣成常態,人體散熱常閉塞


這個時節開始是典型的夏季氣候,整天都讓人有又悶又熱的感覺。因為溫度夠、濕度夠、對流旺盛,每天下午總會來一場「西北雨」,也就是「午後雷陣雨」。雨勢總是來的又急又快,是機車族最討厭的情況:忽然之間就是傾盆大雨,雨衣剛穿好,雨又停了……。

下雨之後,悶熱感也會退去,讓人有一股輕鬆感。但是雨水挾帶著土地中累積的熱量,又轉變成水蒸氣,以至於雨停沒多久,又變成悶熱的天氣了。

悶熱的天氣會讓人體的散熱功能變差,一般的熱氣積在頭上就容易頭脹痛,積在皮膚就容易起紅疹。如果暑氣進入體之後排不出去,就容易消耗水分和心臟氣血,進而產生中暑現象。

如果常常進出冷氣房,毛孔開闔的調節也會更紊亂,熱氣就更難散出來了。毛孔無法散熱,就像房間的窗戶都關著不打開,或像是穿著雨衣跑步,都容易產生中暑的症狀。


避暑工作要確實,防曬裝備不可失


以最近的氣溫來說,就算早上7點多,也常常是29度、甚至30度的溫度,更不用說中午常常到達34-35度的高溫了,所以任何時間出門都有中暑的可能。即便是下雨之後溫度下降,但是悶熱的空氣仍然大大提高了中暑的風險。

避開中午時間出門可以大幅降低中暑風險,同時防曬也是非常重要,出門帶把陽傘或是戴頂草帽都很有幫助;其實農夫們在戴的斗笠更是防暑聖品,又輕、又防曬、又透氣,缺點就是難以收納。

大部分女生出門都會準備陽傘,但是大部分男生都因為不夠MAN而選擇讓自己暴露在烈日之下。最近日本在推行的「陽傘男子」,相當值得大家效法。


散熱運作不滯澀,飲食運動要配合


人體的散熱很大一部分是藉著水蒸氣的蒸散來運作,這部分有三個重點:一是毛細孔蒸散的功能要順暢;二是有足夠的能量來推動水分;三是要有足量的水分來產生水蒸氣。

運動對整體的循環有幫助,流汗也可以維持毛細孔的暢通。如果長期待在冷氣房,毛細孔就像堵塞的排水孔一樣失去作用,水蒸氣無法順暢排出,熱量也就累積在體內了。適度的運動、適量的流汗,對於維持身體散熱功能都有極大的幫助。

散熱除了需要順暢的毛細孔之外,也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推動,這些能量大多來源於心臟和腸胃。如果過度疲勞會讓心臟的能量不足;而如果吃太多生冷的瓜果、蝦、蟹、貝類,或是喝太多路邊常看到的青草茶、涼茶,都會讓腸胃的能量不足,這幾項都需要多加注意。

另外,水分的補充一樣需要少量多餐。如果一下子牛飲,一下子隔很久不喝,都會讓身體對水分的輸送產生困難。至於銀耳蓮子湯、綠豆湯等等清涼散熱的食物,或是一些相關的中藥材,在最近這一段時間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養生的重點在於保持身體整體的運作順暢,減少外來的病原邪氣入侵,也減少自己把身體弄壞的機會。但是當身體已經因為外來或本身使用問題而出現大毛病,單純養生就緩不濟急了。這時應該要就近找合格中醫師處理,以免把小病拖成大病,後續就得花更多時間處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