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

打造超強團隊,掌握管理精髓





隨著時代轉變,既有的管理方法也漸漸地沒那麼好用了,所以主管們也應該與時俱進,從管理學家演化為心理學家,才符合達爾文適者生存的道理。

「小孩的表現,來自父母的底線;同仁的表現,來自主管的底線」。主管除了要教會同仁做事,同時也應該有教會做人的部分。如果主管採取放任的態度,往往就會引發一連串的破窗效應,大家有樣學樣,把底線越踩越深了。


團體還是團隊,務必明確定位


如果只是一起工作的一群人,最多只能稱為團體;一定要有共同的願景,才能夠稱之為團隊,而形成團隊最重要的因素應該就是歸屬感了。

主管應該是溝通的橋樑,不論是上下連結、或是水平連結。必須要當好翻譯機的角色,讓所有人都能夠明確了解詳情;而不只是傳聲筒,因為這個傳聲筒的功能可能還不如一張紙本命令來得詳細。

讓大家有共同的目標、知道自己的任務並自發投入、有良好的溝通、不論成敗都能確實檢討,這些都是團隊的必要條件,也都得立基於主管的努力。


定時健檢有必要,預防一定勝治療


對於每個員工的心理狀態都應該要隨時掌握,而每次的健檢結果都會決定之後的健檢週期。如果小問題就半年一年再複診;如果是大問題,可能還要安排加護病房照三餐問候才行。

健檢的方式可能是吃個飯、聊聊天……,但是一定先聊私事再聊公事,最好不要先聊公事再聊私事,甚至只聊公事不聊私事,畢竟目的是希望能發現檯面下的問題,並給予幫助以及情感上的支持。

先發現問題並截斷病勢是最重要的,千萬不要等病入膏肓才想要治療。像是一旦腫瘤全身轉移,就算華陀再世也難救,只能轉往安寧療法了。


找出合適激勵,方法因人而異


人可以概分為物質型、精神型兩大類,而大部分的人都是偏向精神型。我們很少聽到有人為了加薪1、2000塊而離職,卻常常可以聽到有人因為不爽而離職。

物質激勵像是農藥,殺蟲害為主,啟用之後就得持續使用下去;精神激勵像是肥料,效果持久,能夠隨著時間而發酵。

激勵還是得因人而異,在物質和精神之間取得平衡,而成就感、歸屬感、安全感、滿足感,或許是我們可以多多努力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