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

冬至(12/21~01/04)





冬至上場,白日漸長


「冬至」時,因為陽光直射南回歸線,所以是北半球黑夜最長的一天。過了冬至之後,陽光照射逐漸北移,北半球的白天就越來越長,黑夜也越來越短了。


陽氣生發,能量轉化


呼應著黑夜最長的情形,這天也是陰氣最強盛的一天。因循著物極必反的循環,陰氣由極盛而漸弱,陽氣也由極弱而漸強,這就是「冬至一陽生」的概念。

冬至過後,太陽慢慢地向北回歸線移動,北半球的白晝也慢慢加長、夜晚漸漸縮短。這也呼應了從冬至之後,陽氣又慢慢的增強的情形。
 

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大雪(12/07~12/20)





大雪大到,寒風嘯嘯


俗諺說:「小雪小到,大雪大到」。從小雪開始,烏魚群就慢慢向南迴流;到了大雪時,烏魚群的數量也越來越多,整個台灣西部沿海有豐富的烏魚漁獲。

隨著氣溫越來越低,寒流也越來越密集,所以保暖工作就益發重要。這段時間感冒的人也會大量增加,常常會看到有人在咳嗽、流鼻水。


陽氣收斂,活動不便


這段時間人體陽氣將大幅度地收斂,回到身體的深層。在表面運作的陽氣量會大幅減少,所以整個人會像強制進入省電模式一樣,效能大幅下降。

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

小雪(11/22~12/06)





氣溫更轉冷,雷雨難再逢


「小雪」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,緯度較高的地方這時已經開始有細雪出現了。台灣雖然一般來說不會下雪,但是也可以感受到天氣明顯變冷。

「月內若陳雷,豬牛飼不肥」,正式入冬之後,就不該出現雷雨了,只會有偶爾的細雨出現。這個節令如果還聽到雷聲的話,就表示天候異常,各種農作物、豬羊等六畜都會長不好。


上下不交通,閉塞而成冬


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

一談就贏電影班,電流大戰觀後感





做出差異化


我們打從出生以來,就得面對不間斷的競爭。在家和兄弟姊妹競爭家庭資源、在學校和同學學習成績、出了社會得競爭工作機會、進了公司在升遷的競爭上也是一片血海。

在經濟學上,有「完全競爭」和「不完全競爭」的區別。「完全競爭」指的是每個人提供的商品完全一模一樣,但是除了股票市場,應該沒有什麼完全一樣的商品。

就算是同一家公司的產品,不同批號也會有些許的品質落差;即使相同批號,不同的店家會有不同的服務品質;就算服務完全照SOP,不同店員的顏質還是有所差異的……。

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

立冬(11/07~11/21)






農地休歇,進補時節


時序進入了「立冬」,這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。到了這個時節,稻穀差不多都收割了,農地會開始休耕,以便儲備土地能量來應付來年的耕種。


許多動物開始進入冬眠狀態,人體的陽氣在經歷了一年的辛勞之後,也在冬季進入身體裡面蟄伏,這時我們可以適量進補,以恢復元氣,讓身體可以順利面對明年(還有明天…)的挑戰。


水分難輸送,循環也罷工


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

霜降(10/23~11/06)





寒意更明顯,燥氣更蔓延


「霜降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了,此時溫度有明顯的下降,一些高緯度地區的楓葉也已經變紅甚至開始落葉。身處亞熱帶的台灣雖然不會看到明顯的結霜,但也都能感受盪明顯的寒意了。

空氣中的濕度也持續下降,環境越來越乾燥,所以最近容易出現嘴唇乾裂或是皮膚乾癢的症狀。在觸摸金屬物品時,也容易有被靜電電到的情形。


輸送易不順,能量體內困


人體的氣血能量由臟腑深層出發,經過肝氣的升發輸送到身體表面,最後透發出去。就像是馬達抽水,經過水管,最後把水灑在花圃裡面。因為溫度突然大幅下降,有些人的能量輸送路線就會有不順暢的問題。
 

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

秋分(09/23~10/07)





暮色漸早夜漸長,雷雨漸遠濕漸藏


正如俗諺說「秋分瞑日對分」,秋分這天是日夜等長。過了這一天,太陽就會越來越早下山了。

秋分時可以發現三大現象:「雷聲始收、蟄蟲坯戶、水始涸」。雷雨出現的機率大幅下降了;到處活動的小昆蟲,在秋分過後也會陸陸續續回到土裡準備過冬,所以最近會看到特別多螞蟻在準備冬天的存糧;而濕度下降、水氣不足也讓溪水、湖泊逐漸乾涸。


鋒面遠離秋燥來,呼吸系統易受災


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

白露(09/07~09/22)





寒風濕氣紛雜沓,日夜溫差逐漸大


「白露」之後,早晚的溫度逐漸下降,日夜溫差越來越大了。俗語說「白露勿露身」,就是告訴大家這時不太適合打赤膊亂跑了,否則會很容易感冒。

入秋的第一道鋒面在這時候壟罩台灣,所以在以乾燥天氣為主的秋季之中,最近的溼度會稍微上升。但是「白露」的鋒面是從寒冷乾燥的北方下來,夏天「芒種」時的梅雨鋒面則是從溫暖潮濕的南方上來,所以白露這時的鋒面只會有少量的降雨。


陽氣入土轉沉潛,人體氣血漸收斂


秋天的陽氣逐漸收斂,慢慢地由上往下降,然後進入地下。水氣也跟著下降,在地面上、草地上、樹葉上凝結成露珠,所以這段時間稱為白露。在這段時間,人體的氣血能量也隨著大自然的運作而逐漸往下、往內收斂。

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

處暑(08/23~09/06)






涼意較明顯,燥氣常相見


「處暑」的意涵是「暑氣到此為止」,雖然白天一樣覺得熱,但是太陽曬在身上比較不會有刺痛的感覺,也相對不容易中暑了。傍晚之後溫度會明顯下降,晚風吹來也開始有涼爽的感覺。隨著西南風慢慢轉為東北風,空氣中的濕度也持續下降,乾燥的感覺越來越明顯了。


天氣轉乾燥,筋骨在哀號


在乾燥的環境下,人體的汗會比較容易流出來,這有助於人體的散熱。但是也因為汗水以及水蒸氣的散失比之前快,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,身體常會出現水分不足的狀況,散熱功能也就大打折扣了。

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

立秋(08/07~08/22)





涼意偶出現,燥氣初相見


一年之中最熱的時間已經過去,晚上在戶外偶爾已經可以感受到一絲絲涼意了。不過由於台灣處在亞熱帶,要明顯變涼可能還要等上一到兩個月。

這時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下降,慢慢從潮濕的春夏天氣轉變成乾燥的秋冬天氣了。颱風一離開,乾燥的感覺就慢慢變明顯了。


秋高氣爽散熱順,溫差漸大要謹慎


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

大暑(07/22~08/06)





大暑節氣至,年中最熱時


一天之中最熱的時間不是日正當中的正午時分,而是下午兩點左右;而一年最熱的時間也不是白天最長的夏至,而是再過一個月才到來的大暑。這幾天果然也開始出現40度以上的高溫了。


濕度漸下降,排汗較順暢


雖然溫度更高,陽光曬在皮膚上比更刺痛,大家是不是反而覺得悶熱、煩躁感比較減輕呢?因為濕度逐漸下降,毛細孔的運作會比較順暢,汗一旦流出來,熱就容易排出,不會悶在體表了。

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

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

小暑(07/07~07/21)





小暑已登門,一日熱三分


相對之後的「大暑」而言,「小暑」顧名思義代表氣溫還沒有到達最高峰,天氣還會越來越熱。但是因為近年來的溫室效應,在這個時節就常常出現34度以上的高溫了,在新聞上也常常看到「歷年最高溫」的標題出現。

暑氣特別容易消耗人體水分,讓人口乾舌燥、喝水也難以解渴;暑氣也容易消耗心臟的氣血,一旦心臟能量不足就容易有胸悶、頭暈的現象。


悶熱天氣成常態,人體散熱常閉塞


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

夏至(06/21~07/06)





夏至日頭正,陽氣達頂峰


到了「夏至」這一天,太陽會到達最北端,直射北回歸線,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、夜晚最短的一天。這一天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日子,過了這天,太陽又會逐漸南移,陽氣的量也會慢慢減少。


氣溫漸攀升,避暑不能等


氣溫日漸攀升,雖然還沒到「小暑」、「大暑」那樣的酷熱,一旦雨停之後太陽出來,這時節的溫度已經可以讓人頭昏腦脹了;所以才有了「夏至,愛呷不愛去」的諺語,連好吃的東西都勾不起食慾,體現出這段時間的慵懶感覺。

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

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

芒種(06/05~06/20)





梅雨季節將結束,稻穀結穗細芒出


梅雨季節即將進入尾聲,也不負眾望地帶來了充沛的雨量。最近濕度還是偏高,所以還是容易覺得悶熱;接下來雨量會漸漸變少,天氣變得越來越熱,也慢慢變得乾燥一些。

天氣會逐漸從陰雨綿綿轉變成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。這時的稻穀也逐漸成熟結實、長出細芒,所以才稱為「芒種」。


天氣逐漸轉乾熱,調節適應莫耽擱


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

小滿(05/21~06/04)





稻穀乳熟為小滿,梅雨季節勿忘傘


梅雨季節總算要到了,下雨的機率越來越高,南北部的溫差也逐漸縮小,花草樹木的成長速度都比之前快得多,田地中的作物也都進入乳熟期了。

一旦有鋒面來臨,強風和豪雨常常會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。如果沒有準備好雨衣、雨傘,往往淋濕之後又馬上曬著毒辣辣的太陽,就很容易引起腹瀉、發燒等症狀。


濕氣漸重熱難宣,汗出不暢身體黏


處在梅雨季節中,出現陰天的機率,比出現晴天的機率高得多;雖然最近不容易下雨,空氣中的濕度仍然是居高不下的。

運動時如果穿棉質衣服,總是整件衣服黏在皮膚上,導致汗流不出,熱也散不出。如果穿排汗衫,衣服的孔隙可以像鱗片一樣張開,讓濕氣熱氣可以順利排出。

濕度過高的環境下,就像是穿著棉質衣服,毛孔的排汗散熱功能也會變差,總是流出黏黏膩膩的汗,沒辦法暢快地大汗淋漓。

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

立夏(5/5~5/20)


 



夏天腳步漸接近,梅雨季節將來臨


時序推移,季節逐漸進入夏天。氣溫越來越高,雷雨也越來越常出現,之前在春天所種植的作物也進入了旺盛生長期。

這時冷暖鋒面開始在台灣的上空拉鋸,帶來了陰雨綿綿的天氣,雨衣雨傘也成為這段時間出門的必備物品了。


濕熱氣候成常態,體表陽氣易悶塞


隨著夏天的到來,氣溫越來越高,人體的陽氣從深層走到體表的路徑也大致都通順了。陽氣不容易卡在半路上,這些熱能通常都能順利送到體表了。

隨之而來的,是環境中越來越高的濕度。隨著濕度逐漸提升,陽氣從身體表面排到體外的困難度也會逐漸增加。

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

穀雨(04/20~05/04)





雨量漸豐沛,萬物又回歸


隨著逐漸接近的梅雨季節,濕度越來越高;乾旱了好幾個月的大的,終於也迎來了幾場降雨。在雨水的滋潤下,各種作物順利生長,水下陸上的動物植物也越來越活躍。希望雨量越來越豐沛,讓農夫們春耕之後的秧苗有豐富的雨水來滋養。


人體陽氣行體表,濕氣阻滯易低效


「清明斷雪,穀雨斷霜」,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,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冷天氣的結束。氣溫越來越高,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,也有越來越多的陽氣運行於我們的體表。

由於運行於體表的陽氣越來越多,以及氣溫逐漸上升,這時候比較不需要擔心驟冷天氣的影響了,反而要注意降雨以及逐漸上升的濕度。

高速公路上,如果天氣萬里無雲,那每台車都能以最高速限來順暢地行駛。如果下著小雨,那有些謹慎地駕駛人就會減低車速,也容易造成後方回堵、塞車。如果是狂風暴雨,雨刷完全來不及刷掉雨滴,那大部分的駕駛人都會降到最低車速行駛,甚至把車停在路肩了。

濕度逐漸提升,也會增加陽氣運行的困難度,使陽氣無法順利送到各個原本該去的的地方。如果送到頭上的陽氣不足,就容易有頭昏、頭悶的狀況;送到四肢的陽氣不足,就容易有四肢沉重無力的狀況。而陽氣鬱積的節點上,也容易有紅腫熱痛的發炎現象。


健脾排濕氣,飲食得注意


由於天氣漸熱,加上可能有陽氣鬱積而發熱的情形,許多人在悶熱的狀況下就會吃冰、喝冷飲來解熱。但是往往只能解一時的熱,這些寒氣反而會把陽氣的通道鎖住,變成「寒包火」的現象,身體可能會變得更悶熱了,造成類似穿雨衣跑步的悶熱感覺。

散熱功能不佳、容易產生悶熱症狀的人,許多都是偏於陽氣不順或陽氣不足的體質。冰棒冷飲一下肚,腸胃中原本就不足的陽氣又被破壞一番,排除濕氣的功能也會跟著下降,結果身體就更濕更悶了。

在這個季節,腸胃原本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處理體內體外的濕氣,已經處在負荷滿載的狀況。這些額外的寒氣往往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所以常常吃一點冰冷的就會有軟便甚至腹瀉的狀況。一旦開始了腹瀉狀況,腸胃的氣往往會變得更虛,接著就是進入一個虛上加虛的惡性循環……。

這時的飲食應該要避免會消耗腸胃氣或阻滯陽氣的食物。例如烤炸辣的食物容易把陽氣轉化為火氣,白白浪費身體的陽氣;冰冷、滋膩或難消化的食物容易造成陽氣通路的阻滯,讓陽氣無法順利送到各處。

飲食盡量清淡及溫熱,可以幫助身體有足夠的陽氣運行在通暢的通路上,讓身體可以順利排除濕氣,並讓陽氣都能順利送到各個該去的目的地。一些健脾排濕的食物及中藥也都是不錯的選擇,像是路便常看到的四神湯,就對於大多數人的狀況會有所幫助。

養生的重點在於保持身體整體的運作順暢,減少外來的病原邪氣入侵,也減少自己把身體弄壞的機會。但是當身體已經因為外來或本身使用問題而出現大毛病,單純養生就緩不濟急了。這時應該要就近找合格中醫師處理,以免把小病拖成大病,後續就得花更多時間處理了。

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

清明(04/04~04/19)





天氣漸溫暖,濕冷常復還


天氣逐漸溫暖,冬衣可以準備收一部份起來了,當成備用就好。這時生機勃勃,草木開始發新芽,萬物開始生長,對於植物的修剪也都是從這時候開始。

這段時間氣候變化大,霪雨紛紛、冷熱無常。突如其來的濕冷容易影響作物生長,也會造成人體的氣血運行不順暢。


人體陽氣送體表,濕冷阻滯路迢迢


經歷了春天的幾個階段,陽氣總算比較大量地運行到體表來了。草木開始發新芽,人體也會提升整體的運作功能,尤其是體表的運作會大大提升。

一顆電池要把電力送到燈泡來發光,也是有層層關卡。電池電壓夠不夠大、電線是否通暢、電線夠不夠粗、線路上的電阻會不會太大、燈泡發光效率好不好……,過了一關還有一關。

陽氣要從身體深層送到體表,一路上也有許多關卡要過。陽氣存量夠不夠、肝氣對陽氣的輸送效率好不好、有沒有氣滯血瘀來阻礙陽氣運行、細胞對陽氣的運用效率好不好……,關關難過關關過。

這時的天氣又十分不穩定,不論是突然變冷,或是突然下一陣雨,都會讓陽氣的輸送效率大幅下降,使能量累積在節點處,造成局部化熱。

所以常常會發現在吹到冷風或淋到雨之後,反而會在某些地方有烘熱感,在皮膚下方的黏膜層也會有摸起來比較熱的感覺。


循環是關鍵,寒濕都靠邊


如果肝氣對陽氣的輸送效率夠好,那麼寒濕雖然會造成輸送效能變差,也不會有太明顯的症狀。像是一位書卷獎學生總是考100分,今天感冒頭暈眼花,還是可以考80分,仍然是個不錯的分數。我們平常就應該要盡量提高身體狀態分數,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扣分。

輸送效能的關鍵在於身體的循環好壞,而最重要也最簡單的方式其實是運動。「戶樞不蠹,流水不腐」就是個硬道理,每天適度的運動可以改善循環,對身體是有絕對的好處的。

不過運動一定要適度,尤其是現在陽氣剛剛重啟體表的循環,並不適合太過劇烈的運動。因為氣機還不夠順暢,過度運動反而容易受傷。像是一個月沒騎的機車,剛發起來的時候,一定要小小的催油門暖車;如果一下子就催下去,絕對只有熄火的份了。

天氣的驟冷或是寒性的食物,容易引來寒氣侵襲;天氣的霪雨或是黏膩的食物,容易引起濕氣停留。不論是寒氣或濕氣,都容易造成循環不順、氣機停滯,讓陽氣無法順利達表,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的。

養生的重點在於保持身體整體的運作順暢,減少外來的病原邪氣入侵,也減少自己把身體弄壞的機會。但是當身體已經因為外來或本身使用問題而出現大毛病,單純養生就緩不濟急了。這時應該要就近找合格中醫師處理,以免把小病拖成大病,後續就得花更多時間處理了。

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

春分(03/20~04/03)





日夜同等長,春生勢難擋


「春分」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,之後白天逐漸會變得比夜晚長,在人體表面運行的陽氣量也會一天比一天增加。

一年的規律是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此時大部分地區都進入了春季生長階段。動物越來越活躍,植物也開始冒新芽、發綠葉了。


陽氣易不均,肝氣是主因


這段時間「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」,整個大地欣欣向榮,我們的身體也應該是如此。經過驚蟄啟動之後,升發的陽氣逐漸透過肝氣來輸送到全身。每個細胞再次得到了陽氣的濡潤,重啟了生長機制。

這時的關鍵在於肝氣的輸送效率,如果肝氣不順暢,就會造成陽氣分布不均勻的問題,有些地方陽氣不足,有些地方又陽氣積滯。就像目前地球的極端氣候造成水份分佈不平衡一樣,有些地方水災,有些地方卻旱災。

陽氣不足的地方,會有功能低下的狀況,例如腹瀉、腹脹、疲勞、無力……。陽氣積滯的地方,則容易有功能亢進的狀況,例如發炎、腫痛、煩躁……。


鬆身也鬆心,陽氣更平均


黃帝內經提到: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。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被髮緩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」這段時間是身體除舊布新的好時機,而執行重點應該在於放鬆,因為緊繃容易造成氣血不順暢,肝氣的輸送效率也會下降。

一個城市如果交通順暢,就能確保原料能送到各個工廠來使用,成品能送到消費者手裡,垃圾也能順利送到焚化爐或掩埋場。身體的氣血如果順暢,養分就能送到五臟六腑來加工,再把能量送給每個細胞;代謝廢物也能經由大便、小便、流汗來排出體外。

放鬆身體其實不難,可以穿著寬鬆的衣服,因為太貼身的衣服容易造成緊繃感;不要去抓個帥氣的髮型或是畫個美美的妝,這都會阻礙身體的放鬆。然後找個陰涼的地方慢慢地走,感受腳底和地面的接觸,這樣身體就可以逐漸放鬆。另外像一些拉筋的運動,最常見的就是瑜珈,也都是非常適合的。

要注意的是放鬆和懶骨頭絕對不能畫上等號,當身體像爛泥一樣歪斜軟癱時,一定會有某些肌肉是緊繃的,也容易造成局部的不順暢。而且多運動也是有必要的,才能幫助肝氣的輸送能更順暢。

放鬆心情就相對比較難,但是可以循著「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。」的概念,對事物抱著正面的看法及積極的態度,並避免生氣或熬夜。一方面可以幫助心情放鬆,以順應春天的生發之氣;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更加成熟。

飲食部分則是應該多吃辛味及甘味食物來幫助陽氣生發,生薑就是個不錯的選擇。但是太辣、太甜的食物還是要有所節制,因為有可能造成氣血的混亂或是停滯。而生冷、寒性的食物則是大忌,因為可能會把春天的小火苗一下就澆熄了,不可不慎。

養生的重點在於保持身體整體的運作順暢,減少外來的病原邪氣入侵,也減少自己把身體弄壞的機會。但是當身體已經因為外來或本身使用問題而出現大毛病,單純養生就緩不濟急了。這時應該要就近找合格中醫師處理,以免把小病拖成大病,後續就得花更多時間處理了。

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

驚蟄(03/05~03/19)





春雷醒萬物,農家不停鋤


天氣轉暖,春雷驚醒了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動植物,所以叫驚蟄。大地從冬眠狀態開始要進入清醒活躍的狀態。

「到了驚蟄節,鋤頭不停歇。」到了驚蟄時節,氣溫會明顯上升,降雨量也會明顯增加,逐漸進入農忙季節了。


腎中陽氣續升發,肝氣路徑欲通達


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

雨水(02/18~03/04)





春寒雨若泉,冬寒雨四散


進入了春天之後,濕度逐漸上升,被靜電弄得吱吱叫的機率會明顯下降;同時,持續上升的濕度也帶來了綿綿春雨。

俗語說:「春寒雨若泉,冬寒雨四散」。進入春天後,雖然也有氣溫很低的時候,但是通常會伴隨下雨;不像冬天的低溫往往是乾冷的天氣。


活動助陽氣,健脾排溼氣


車子如果太久沒開,常常會油路積碳,剛發動時往往會發出爆炸聲並噴出黑煙,甚至無法發動;在這些雜質排出後,車子的運轉就順暢多了。人的身體因為冬季少動,往往也累積了不少雜質,適度活動之後可以排出雜質,也可以讓整個人神清氣爽起來。

一反冬天的沉靜收斂,春天是陽氣活潑升發的季節;所以這個季節應該要多多活動身體,讓一整個冬季中越來越遲鈍的身體恢復應有的活力。黃帝內經裡面也提到應該要「夜臥早起」,這邊倒不是要大家熬夜,而是說不要太慵懶、不要睡太多、要多活動……,這樣氣血才會順暢。

春天也是肝氣旺盛的季節,肝氣特別容易影響腸胃功能,而逐漸升高的溼氣也需要依賴腸胃來排除。這段時間腸胃會一直處在滿檔運轉的狀態,所以我們在飲食上也應該盡量清淡,以減少腸胃負擔、協助它工作順暢。


運動強度得適量,清淡飲食保無恙


在這段時間運動非常重要,可以排除雜質、協助陽氣的升發。但是運動的量應該保持在讓身體微微汗出就好,因為太劇烈的運動會消耗過多的陽氣;身體的運作需要有基本的能量來維持,如果把這些能量也消耗光了,反而會讓身體的運作不順暢;更甚者會像是汽車電瓶沒電,引擎就完全無法發動的狀況。

要協助腸胃度過肝氣、溼氣的夾擊,就必須要盡量減少腸胃負擔。生冷的食物:冰品、冷飲、瓜類、蘿蔔、白菜、梨子、橘子……,以及滋膩的食物:肥肉、奶製品……,都應該適可而止。

因為陽氣持續往體表走,這段時間已經不需要大量進補了,如果吃得太好反而會造成陽氣必須回到腸胃幫助消化,進而影響陽氣的升發。

一些升散的香料,例如:蔥、薑、辣椒……等等,可以讓陽氣的升發更順暢;但是如果使用太多,也要注意上火的可能。

養生的重點在於保持身體整體的運作順暢,減少外來的病原邪氣入侵,也減少自己把身體弄壞的機會。但是當身體已經因為外來或本身使用問題而出現大毛病,單純養生就緩不濟急了。這時應該要就近找合格中醫師處理,以免把小病拖成大病,後續就得花更多時間處理了。

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

立春(02/03~02/17)





春天後母面,寒熱最多變


「立春」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,寒冷的冬天總算過去,大地萬物開始有了生機,春天即將降臨大地。

春天的特色是冷暖無常、陰晴不定,常常是昨天已經可以穿著短袖出門了,今天又來了寒流,時不時還會突然下一場雨。


感冒雖輕,痊癒難迎


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

大寒(01/20~02/02)






寒流猖獗,感冒肆虐


「大寒」、「小寒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,是寒流最常出現的時候,最近也常常出現12、13度的低溫。

最近日夜溫差非常大,所以感冒的人很多;加上最近肺炎疫情又升溫了,出入公共場所時務必要勤洗手、戴口罩。


陽氣漸升,正邪相爭


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

小寒(01/05~01/19)






寒流猖獗,感冒肆虐


俗話說「小寒大寒,冷成冰團」,雖然台灣不太會有結冰的狀況,但這段時間的氣溫通常會是一年中最低的。

最近幾個周末,也都有寒流來襲,所以這段時間也是感冒病毒最放肆的的時間了。在每個公共場所都可以聽到咳嗽、打噴嚏、吸鼻涕的聲音此起彼落,大家也要特別注意防風和保暖。這段時間出門時也該隨身準備口罩,一方面有防疫的作用,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大大小小的感冒。